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大学教育不单是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更是国家、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大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帮助广大学生完成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在高校学习时期,大学生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是一个成人成才的过程,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目标。电气学院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这一重要目标,结合学校行业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系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和劳动素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宪法法治教育。
在本年度工作中,电气工程学院继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
1、学院要求所有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落实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2、多门课程立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除了学校立项的课程思政项目,学院专门立项院级教改项目,鼓励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3、对于参加课程思政建设教改项目的优质课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课程为平台,注重促进多课堂、多课程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
4、持续加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提升教师开展“思政课堂”的积极性。在每学期初的开课课程准备会及期末的课程总结会上,专门设计课程思政交流环节,老师们针对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建设成效及推广应用
1、学院举办系列青年教师活动,助力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其中专门由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刘彪老师为青年教师做了题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交流”讲座,强调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方式、融入时机等,并分享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设计案例。
2、学院一直鼓励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各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和主要团队成员集中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最终学院59人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并获得电子证书。
3、刘彪老师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获校级思政网络示范课,并以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为主要亮点获评校级一流线上课程,“工科专业课堂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密切结合。学院党委书记和敬涵和电控系电控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刘彪带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及成果进行推广。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
OBE 理念是基于成果的教育。其核心是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即课程教学目标,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学院立足OBE教学理念,从结果出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体验、实践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按照“OBE
理念—课程思政—工作任务”模式,明确课程育人目标,利用“评学”调查学生学习过程,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状态,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以一流课程建设为背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过程中,需提高课堂教学育人效果。各课程挖掘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将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做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在一流课程建设中拓展教师思维,开拓教学方式,如将课程思政融入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或者研讨式教学等。
3、 以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契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作为一流专业建设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已成为落实这一重要任务的关键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首要使命,因此课程思政体系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快教师的课程思政认知转变,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
五、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1、2021年10月28日,学院邀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刘彪做了主题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交流”讲座,刘彪老师以“润物无声”、更多地融入思政元素、可操作性强为目标,提出了3类思政元素融入时间点。
(1)结合专业知识,让知识点讲解自然流淌、延伸到主流价值。
(2)利用适宜的时间点,比如上课之初的2~5分钟时间。结合近期热点现象分析本质,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认知,尤其当前疫情下中国精神的传递,同时可以弥补结合专业知识融入思政元素的局限性。
(3)需要调节课堂氛围的时候。这种情况也是不乏出现的,借助于维护课堂氛围的时间点,自然延伸到充满正能量的内容。
并分享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课程思政设计案例。
2、2021年11月24日,学院组织各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和主要团队成员集中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学院党委书记和敬涵、院长吴命利、副院长王喜莲参加了培训会。
和敬涵书记鼓励老师们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坚持认真学习,切实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避免表面化、硬融入的问题,落实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电气学院59位教师坚持完整学习并最终获得电子证书。
六、工作反思
1、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主体,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处于双轨运行状态,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不少教师长期处于这种双轨运行模式之下,不能认识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不愿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内容设计的积极性不高。
2、尚未理解到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只有科学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才能确保高校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有机整合,将不变的育人理念融入变化的教学实践中去,由此构建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即使部分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也可能因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偏差,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却忽视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不可忽视的育人价值。
电气学院在2022年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尤其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举办课程思政讲座培训、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